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首頁 > 地方要聞 > 典型經驗 > 正文

煙臺質量

導語:中國質量源遠流長。2023年2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質量強國建設綱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質量工作踏上新的征程。如何精準落實《質量強國建設綱要》,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切實增強質量工作的有效性,值得研究與思考。

打開中國地圖,掠過高原平疇、黃河長江,目光移向東部海岸線,雄雞頸下,蔚藍之處,半島醒目,是為膠東。如同我國江南、嶺南、塞北等稱謂一樣,“膠東”或“膠東半島”更多是文化、語言、習俗的區域認同。

海天蒼茫之間,山東蓬萊田橫山與遼寧旅順老鐵山的連線,構成黃海與渤海的天然分界線。煙臺既瀕黃海,又臨渤海,遙望日本,對視韓國,是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現轄5個區、6個縣級市、5個經濟和功能區,陸域面積1.39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23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08萬,202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515億元。

煙臺古稱芝罘,是膠東地區的核心地帶,與1987年分離于煙臺的威海一起,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人文。當年曾是商王朝統治的“萊國”,秦時設有膠東郡,秦始皇曾三度來此巡視。很長一個時期,煙臺是扼守京津、貫通東北的海上門戶。

走進煙臺,感受新時代砥礪奮進的煙臺質量。

1

來煙臺調研之前,調研組查閱了若干資料,研讀了煙臺市委市政府的最新部署,梳理了煙臺市最新的政府工作報告,走訪了煙臺市博物館,這里正有一個“山海古韻”人文專題。

中國質量源遠流長,煙臺質量波瀾激蕩。自秦漢開始,煙臺地區煙火漸盛,日呈祥瑞,經濟蓬勃,百業興旺,制鹽業、冶鐵業發展迅速,鑄銅、制陶業精品閃現,成為我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搖籃。一路走來,如今既是工業大市,也是農業強市。

從工業來看,有著雄厚的制造業基礎。工業門類涵蓋國民經濟工業大類41個行業中的37個,上市公司61家,形成綠色石化、有色及貴金屬2個2000億級,汽車、高端裝備、電子信息、食品精深加工4個千億級,生物醫藥、清潔能源、航空航天等新興產業集群。

從農業來看,有著靚麗的農產品名片。葡萄酒年產量7.1萬噸,分別占全國、全省的17.3%和97.3%,張裕葡萄酒是中國葡萄酒第一品牌;煙臺蘋果年產量600萬噸,年出口60萬噸,分別占全國、全省的48.1%、97.4%,品牌價值連續13年蟬聯中國果業第一品牌。萊陽梨、煙臺大櫻桃、龍口粉絲、魯花花生油、龍大肉食品等久負盛名。

藍色的是海。煙臺現轄海域面積1.23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071公里,2022年漁業經濟總產值1160億元。2022年煙臺港貨物吞吐量超過4億噸,集裝箱吞吐量超過400萬標箱,規模居全國沿海港口第8位。

黃色的是金。黃金資源是煙臺的獨特稟賦,目前已探明儲量4202噸,分別占全國、全省的26.7%和93.1%。年產量50多噸,占全國1/6,已形成地質勘探、采選、煉制、深加工、黃金文旅完整產業鏈條。

煙臺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孫德彭告訴調研組:煙臺市堅持“黨委抓質量”方針,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都建立了質量研究與調度工作機制,重視質量不僅掛在嘴上、寫在紙上,更是落實在行動上。

調研組了解到,2022年在全市財政資金緊縮的情況下,專項安排質量項目資金8億元,質量監管資金2億元,質量激勵資金1.1億元,資金總額占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1.8%。

煙臺市將質量工作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考核結果作為黨政領導干部綜合評議的重要依據。將質量強市建設作為全市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之一,完善質量工作保障機制,全市圍繞醫藥健康等六個過千億的產業集群布局建設質量項目。市委組織部將質量工作建設納入全市重點班次培訓計劃,2022年組織市縣兩級政府和市直部門相關負責人到浙大、上海交大等高校開展質量培訓。市委宣傳部將“品質煙臺”建設納入城市綜合營銷計劃,全面組織開展北京推介會、品牌煙臺媒體行等活動。

目前,煙臺市正錨定萬億大城目標,鉚足勁頭加油干,快馬加鞭往前趕,呈現“氣勢如虹、勢如破竹”之氣象。從整體布局來看,大力實施“9+N”制造業集聚培育工程,加快構建16條重點產業鏈,形成省“雁陣形”產業集群13個、省特色產業集群5個,9大產業產值突破8700億元,體現著發展是硬道理、項目是硬支撐、質量是硬實力。

研讀山東省委常委、煙臺市委書記江成的相關講話和市長鄭德雁的《政府工作報告》,他們始終強調“質的有效提升與量的合理增長”,強調“更加注重產業培育、科技創新、城鄉一體發展、綠色轉型、優化營商環境、保障改善民生”,質量思想成為一條貫穿始終的紅線。

煙臺冠名,源于煙臺山。位于煙臺市區最北端,三面環海,風光旖旎,擁碧波萬頃,迎長風萬里。

當地人對煙臺山有著特殊的感情,認為它是煙臺的發祥地和守護神,是煙臺的丹田和元氣所在。

公元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為防倭寇侵擾,明王朝在此設立烽煙臺,修建狼煙墩臺,發現敵情,晝則升煙,夜則舉火,因而稱為煙臺山。1861年,根據中英、中法簽訂不平等的《天津條約》,煙臺被辟為通商口岸,成為山東境內最早的通商口岸。

煙臺人崇敬煙臺山,推崇民族工業和煙臺質量。

煙臺開埠之后,先后有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日本等17個國家在煙臺山及其周圍設立領事館、建立洋行。在西方經濟的刺激下,有志之士和愛國商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他們設法沖破洋商的壟斷,開始探索發展民族工業。二十世紀的曙光中,代表民族工商業的建筑群在煙臺相繼建立。

1912年8月21日,一位風云人物抵臨煙臺。他是孫中山。在各界人士簇擁下,孫中山參觀了張裕葡萄酒公司。他饒有興致地品嘗了酒窖中陳釀的葡萄酒和白蘭地,揮筆留下“品重醴泉”的題詞。“醴泉”是《禮記》里的話:“天降甘露,地出醴泉”。這四個字,既贊許了張裕葡萄酒的品質,也褒獎了老板張弼士的人品。自此開始,煙臺葡萄酒名揚中外。

調研組參觀了張裕葡萄酒紀念館,探訪了手槍形地下大酒窖,近距離感受龍諭赤霞珠、冰谷黃金和白蘭地的品質。1931年,中國第一個干紅葡萄酒品牌解百納面世,其意為“攜海納百川之胸懷,秉中西合璧之理念,解飲者愁悶之用心”。在這里了解到,1956年,每瓶貴州茅臺2元8角8分之時,張裕白蘭地已經賣到5元零8分。

煙臺市市場監管局質量發展科科長任震軍對煙臺質量如數家珍,他告訴調研組:一個張裕釀酒公司,一個寶時造鐘廠,這是中國最早創業的知名廠家,煙臺因此被譽為“國際葡萄酒城”“中國鐘表城”和“東方瑞士”,是座百年工業城市,是中國近代工業發祥地。后面,煙臺三環鎖廠、北極星鐘表、飛輪罐頭廠、羅鍋香皂、煙臺啤酒等一批傳統企業相繼誕生,挺起了煙臺近代工業稚嫩的脊梁。

時至今日,煙臺質量已今非昔比。早已從歷史上單一的制造業質量,拓展為包括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人居質量在內的“大質量”,質量強市成為經濟升級和城市轉型的核心引領。

這個晚上,調研組同志來到一家叫做聚東小腰子(萊山店)的特色燒烤店,現場感受煙臺人的生活質量。品著隔壁商場買來的煙臺白蘭地,點了熏鲅魚和撈汁蛸的拼盤、菠菜拌海紅,要了烤馬步魚、烤茄子、烤辣椒。這家小店,多達50多種燒烤,甚至還有烤海參、烤海腸。飯館共兩層,有前臺大堂,也有若干單間,飯菜口味、衛生狀況、價格都令人滿意,充滿人氣+煙火氣。該店成立于2014年,我們祝愿老板:努力打造十年店、百年店。

煙臺人追求質量,看重品牌。他們認為,品牌是質量的凝結,抓品牌也是抓質量。從一定意義上講,質量發展的成果由品牌體現,品牌是質量強國的特征和產物。

近年來,煙臺市立足產業優勢,大力實施質量品牌戰略,培育崛起一大批高端品牌。2022年,有29個品牌上榜中國品牌價值榜單,上榜數量位居全省首位。在省委省政府與中央電視臺聯合舉辦的“好品山東”推介會上,有23個煙臺品牌入選“好品山東”。

在區域品牌方面,擁有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9個,山東省知名農產品品牌56個,煙臺葡萄酒品牌價值858.74億元,煙臺蘋果品牌價值494.89億元,分列全國區域品牌第3位和第8位。有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19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0家。有魯班獎工程9個,國家優質工程24個、泰山杯170個,李春獎2個。

在政府質量獎方面,擁有中國質量獎提名獎1個,省長質量獎7個,龍口市、芝罘區獲首批山東省質量強縣稱號,數量占全省五分之一。

近年來,煙臺市打造區域公共品牌的力度明顯加大,市政府出臺配套文件,對制造業、農產品、服務業質量品牌項目明確扶持政策。組織200家企業開展品牌培訓,指導申報山東省高端品牌培育企業,形成指導文書156份,提出整改建議。開展“一對一”品牌診斷活動,組織知名質量品牌專家對10家企業進行品牌診斷,形成《品牌診斷意見書》,指出存在的突出問題和整改建議。

在煙臺,質量工作既抓當前,更謀長遠,體現出大格局、大思路、大眼光。

任震軍告訴調研組,他們建立了市縣兩級質量獎儲備企業制度,從單項冠軍、隱形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中,篩選出133個年產值過億元、成長性好的企業,作為市長質量獎儲備企業培育。從市長質量獎中篩選10個技術含量高,在行業具備領先水平的企業作為省長質量獎儲備企業培育。

近年來,他們深入開展卓越績效深層次培訓,連續三年組織卓越績效相關培訓,對質量獎材料編寫、企業文化和戰略、質量管理工具進行深入培訓。組織開展“一對一”質量診斷活動。組織專家對10家省長質量獎儲備企業進行為期兩天的“一對一”質量診斷,對照卓越績效條款,對企業進行全面體檢,提出整改建議100多條。

調研組研讀《煙臺市質量狀況白皮書》,既有各區市質量狀況梳理,又有質量相關指數分析,內容詳實,客觀務實,近年來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批示肯定,成為反映煙臺市質量狀況的晴雨表和質量工作的導向圖。去年,他們培育了100名首席質量官,今年計劃再培訓140名企業高管。只要是對煙臺質量發展有益的事情,他們都會積極嘗試,力求做實做好。

質量工作領域廣闊,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單位各部門形成合力。早在2017年,中央24號文件明確提出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合、企業主責、社會參與”質量工作格局。

多年來,煙臺市大力實施產品、服務、工程、環境“四大領域”全域質量提升,推進標準、質量、品牌“三位一體”全面融合,夯實質量基礎、質量安全、質量治理“三大體系”全程保障,加快塑造高質量供給和高水平需求良性互動的統一大市場,市委市政府領導之下的“大質量”工作機制不斷健全和完善。在此過程中,市場監管作為質量發展的主管部門,發揮了應有的牽頭、組織、協調、推進作用。

煙臺市市場監管局局長、黨組書記譚克良大力倡導市場監管工作凝聚力。他在2023年全市市場監管工作會議上,特別提出“三個共同體”的理念:深刻認識市縣鄉三級市場監管部門是事業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形象共同體,強化“一盤棋”思想和“榮辱與共”的團隊精神,貫通上下協調的工作體系,形成齊抓共管、同舟共濟的工作局面。在此理念和努力之下,煙臺全境各地質量工作良性互動,爭先創優,各具特色。龍口市的“一鏈一站質造龍口”建設,芝罘區的“質量品牌之城”打造,蓬萊區的“旅游名城質量安全守護”,長島區的“質量助力生態環境優化”等,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

上一頁 1 2下一頁
[責任編輯:李金芳]
亚拍一区 在线视频系列,久久精品国按摩产99国产精品,日本com视频,欧美一级欧洲一级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