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首頁 > 地方要聞 > 文化生活 > 正文

百花園中的山花

——觀國家大劇院合唱團混聲合唱《太陽出來喜洋洋》有感

太陽出來羅兒,喜洋洋歐

郎羅,挑起扁擔郎郎扯

匡扯,上山崗歐羅羅

手里拿把羅兒,開山斧歐

郎羅,不怕虎豹郎郎扯

匡扯,和豺狼歐羅羅

懸巖陡坎羅兒,不稀罕歐

郎羅, 唱起歌兒郎郎扯

匡扯,忙砍柴歐羅羅

走了一山羅兒,又一山歐

郎羅,這山去了郎郎扯

匡扯,那山來歐羅羅

只要我們羅兒,多勤快歐

郎羅,不愁吃來郎郎扯

匡扯,不愁穿歐羅羅

四川民歌是中國民族音樂百花園中的一朵朵質樸的山花,因巴山而增色,因蜀水而靈秀,更因那里的人民而充滿生命力。眾所周知,70多年以來傳唱不衰的《太陽出來喜洋洋》,是一首流傳于川東地區的代表性山歌,然而其誕生背景卻鮮為人知。

據資料記載,這首歌出自川籍音樂人金鼓之筆,是金鼓1942年在重慶創作的作品??箲鹌陂g,日本侵略者對霧都進行了長達5年半的戰略轟炸,重慶是永不退卻的山城,在日軍的狂轟濫炸下筑起不朽的鐵血長城。換言之,該作品誕生在抗日戰爭最激烈的時期。  

1942年5月,在重慶從事地下工作的音樂家金鼓一覺醒來,發現太陽已高高升起,明媚的陽光照耀在窗前,對于陰冷潮濕的重慶來說,這是久違的好天氣。他興致勃勃地走上街頭,沐浴著陽光,平日積壓在心里的疲勞和壓抑瞬間煙消云散,腦海里浮現出老家梁平久別的親人和鄉親們在陽光下喜悅耕耘的勞動場面,突然萌發了創作激情,要為家鄉寫一首歌。“太陽出來喜洋洋”是腦海里最先出現的七個字,自然就成了歌詞的頭一句。他以“太陽出來”起興,用“上山崗”點題,從不同角度寫出打柴人的精神和情趣,并把趕跑侵略者,人民過上幸福生活,以及山民們勞動時的歡樂場景都融進了歌里。為適合大眾演唱,在音域處理上只有6度,高、中、低音都能唱。此外,他還在歌中加入襯詞“郎郎扯 ”“匡扯”等,以渲染打擊樂器的熱鬧氣氛,這是全首歌詞的最精彩之筆。襯詞對于豐富民歌的表現力及其風格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像這首歌如此使用襯詞并發揮出強烈的藝術表現力,實在精妙絕倫。

1953年春,上海音樂學院川籍教授蔡紹序想用家鄉的民歌調為基礎創作新歌,請金鼓作詞,金鼓就把這首現成的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推薦給他,并在蔡紹序試唱的同時,稍作修改。就這樣,一首新歌《太陽出來喜洋洋》就此誕生。

《太陽出來喜洋洋》形式簡單,情緒豪爽,高亢明快,富有活力,并有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四川地方特色,充分表現了砍柴人愉悅歡快的情感。這首歌已成為20世紀50年代著名歌曲,流傳于國內外。至今,其藝術魅力仍經久不衰,常唱常新。說到底,文藝作品只有扎根于人民大眾的心里,才會有永恒的生命力。這首歌在廣為傳唱的同時,也成為中國人民熱愛生活、永不屈服的精神象征。四川民歌將有博物館,優秀傳統民族文化必將煥發新光彩。(周光華)

[責任編輯:鐘超]
亚拍一区 在线视频系列,久久精品国按摩产99国产精品,日本com视频,欧美一级欧洲一级a